程翠杨:贤德闻于十里八乡
发布日期:2018-09-20 16:32   责任编辑: 和永红   来源: 怀宁新闻网   浏览量:437
       程翠杨,女,1944年9月出生,小学学历,怀宁县凉亭乡双湖村尤林组一名普通的妇女。

        她不高的个子,瘦弱的身材,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精神,嘴角总是挂着笑,如果哪天她不精神了,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病了,二是下雨不能外出干农活了。程翠杨16岁时,其父因长期饥饿、超强体力去世了,从那时开始,她便挑起了重担,依着其母亲,带着一帮娃娃兵(家中还有11岁、5岁和3岁的弟弟)艰难活着。这时候的她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其实俨然是一个“男人“了,为了多挣一份工分,为了弟弟们多吃口饭,为了全家将来有出头的日子,她有无数个中饭都是在田埂上吃点早晨带出来的小半瓷缸南瓜糊、山芋粥;有无数个傍晚都是披着星光打着赤脚一身泥泞和着汗水回家;瘦弱的身体有无数个摔倒跌跤流血坚持劳作的场景。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长辈们的安排下,后来她出嫁了,丈夫是一名裁缝。他们开始是没有爱情的,自己娘家没有劳动力,善良的丈夫随她在外婆家待了8年,直至娘家的光景一天好似一天,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程翠杨一生生了八个子女,成活了五个,最小的男孩为了好养活,乳名叫“五妹“,之前基本都是女孩,个别男孩还夭折了。在那个年代不生儿子的妇女是受人歧视的,特别在农村,她不顾闲言闲语,任劳任怨。生老小的过程是她一个人完成的,一个人剪了脐带,用自己的衣服把孩子包裹起来。那一天就是她的生日,儿的生日娘的苦难日,慈母多孝儿,多年来其子一直陪着她过生日,儿子经常和她开玩笑:您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百年以后,您孙子能记住他爸爸的生日,就永远能记住您。她的一言一行也让子女耳濡目染,自懂事那天开始,她的孩子们便明白该有多大的责任和担当才能让贫苦善良的自己母亲得到更多的孝顺和幸福。

      程翠杨自小没读什么书,脑子却很灵光,自己的名字,简单的汉字还认识一些,为了供养子女们读书,家里养了一头老母猪,产仔到市场买,也能很快算出价格。

      她总是用瘦弱的身躯来保护着每个孩子。有一次,六岁的儿子发高烧,整夜说胡话,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农村,她能做的只能是一遍一遍地用冷毛巾给孩子敷额头,装半碗水插三根筷子,用菜刀砍到,又扶起,再砍到,嘴里念念有词,拿个斧头在床头砍一砍,驱魔驱妖,不厌其烦,用尽任何方式只为了孩子转危为安。农村的“双抢“是漫长痛苦的过程,是毅力与体力的较量。有一次在完成一块大田插秧任务后,已是漫天星辰了,其女老三准备洗脚回家时,突然脚上一阵剧痛,直流血,经验丰富的她知道被毒蛇咬了,迅速将嘴紧贴伤口吸允,吐出来有泥巴也有紫血,并让其他孩子在她头上拽头发扎在“老三“腿部,防止毒素上延,子女费了好大功夫拽了两根,她一边吸允着伤口,顺手在头上扯下一把,马上把“老三“腿部捆住,此后的两个月“老三“在凉床上躺着度过,抬进抬出,她自己的嘴也肿了两个月,头发明显秃了一块,每天依然忙忙碌碌在田间地头。

       程翠杨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用无私母爱滋润孩子。她孝顺公婆,家里要是有点能端上桌的菜,作为儿媳,她总是用一个小瓷碗装点送给婆婆。婆婆生病时,夜里咳嗽一声,她就要过去照看一次。

       作为女儿,其母亲的晚年主要是她陪着度过的,享年90岁,在母亲生病或者行动不便卧床时,她总是陪着她睡,端屎端尿、洗头擦身,多少次远方的塘埂上两个黑影慢慢向家的方向移动,那就是她与母亲。其母亲体态较胖,为了母亲能到亲戚家走走,散散心,她总是背个小板凳,走一会,坐一会,走一会,坐一会……

       生产队上有一户“五保户“家境贫寒,程翠杨多年如一日,关照着他,家里来人了就要把他喊来加加餐,解解馋,至今他穿的都是程翠杨给的子女的旧制服和旧鞋。到家来要饭的,不管老少,她都要盛上一碗饭还夹点菜给他们,有时年轻的要饭来,孩子们犹豫说年轻的也给啊?她总是说:他们既然出来要饭,肯定是迫不得已,谁愿意低眉受冷眼咧。受其影响,长大成人的子女如今带自己孩子出门,遇见乞讨的人,不管他是否是真困难,我都会让孩子给个五角、一块。

       2006年,是不幸的年份,程翠杨母亲、夫兄、弟妹相继离去。由于青霉素过敏,丈夫的哥哥永远离开了,子女在电话中告知这个沉痛的消息时,她伤心裂肺的哭了,平静下来,她对子女招呼道:你们晚辈一定要把你大伯带回老家来,你大伯这辈子不容易,这里有他的好棺木,这里也是他的家,就在我们家收殓上材(农村规矩家里老人没去世,是不能做法事的)。她白天外场、厨房忙着夫兄后事,晚上同丈夫抽泣落泪,那是对同代人骨肉离去深深地想念。如今,夫兄已入土为安好多年了,每逢大的节日,程翠杨总是带着子女到坟前烧点香纸,无数次重复着那句老话:“你在这睡着,要保佑后代平平安安兴旺发达诶“。

       程翠杨与丈夫与其同岁,由于裁缝这个职业,丈夫65岁以后就形成了严重的肺气肿、老慢支、冠心病、气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不能干活,生活自理都很困难,照顾丈夫的重担就全部落在程翠杨肩上,她成了丈夫的拐杖。几十年来,每天早晨煮开稀饭,她都要把浓浓的米汤端一碗给丈夫,后来条件好一点,有荞麦糊、麦片、鸡蛋花、到现在的蜂蜜、虫草,一碗清晨开口汤共端了50多年,一直至今,程翠杨的贤德闻于十里八乡。丈夫共病危三次,得益于现在医学的发达,更得益于程翠杨的悉心照料,总是化险为夷。丈夫每次住院,程翠杨都一刻不离在病床前,端屎接尿,嘘寒问暖, 如今,程翠杨也七十多岁了,有时子女们商量找个护工护理,都以她不放心而放弃。丈夫靠在病床头,程翠杨依着椅子趴在病床上,一缕斜阳照在他们身上的,何等温暖的画面!从父母包办婚姻到相濡以沫再到现在不离不弃,这是何等的付出啊!程翠杨的深情大义让死神一次又一次远离了丈夫。其丈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老伴,我早就不在人世了“。程翠杨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你好好活着,活一天是一天,我们有个伴,吖子们回来还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