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新青年 传递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7-03-02 09:47   责任编辑: 和永红   来源: 怀宁新闻网   浏览量:966

        在价值多元、观念嬗变的今天,榜样正由“传统英雄“向“平民典型“转变。近年来,怀宁县涌现一大批青年榜样,他们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成为引领社会正能量的中坚力量。

  林涛:将青春种进土地

  出生于1990年的林涛,无论是在读大学,还是在奇瑞公司工作,对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绿油油的小麦,黄澄澄的水稻,金灿灿的油菜花,令他无法忘怀。然而每次回家,看到家乡那些成片荒芜的土地,林涛揪心不已。2012年底,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辞去奇瑞公司的那份体面的工作,回家家乡怀宁县石牌镇青圩村垦荒,把家乡那片黄土地变成生态农场。

  虽然创办家庭农场之初,林涛做好了吃苦磨练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遇到的种种困难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大面积亟待耕作的土地需要平整改良;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需要配套完善;大型农业生产机械需要购置资金却严重匮乏;自己是学汽车应用与维修的,对农业生产技术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经验。为组织资金,林涛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甚至连妻子的金首饰都给变卖了;为尽快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他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上网学习到通宵,并积极参加涉农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自2013年以来,由县农委、石牌镇组织的所有农业技术培训他都一次不落的参加了,同时聘请了石牌镇农业站高级农艺师陈金林为专业辅导技术员。农场自创办以来,林涛除了出差或参加培训,几乎没日没夜的奔波在田间地头。夏季,忍受着烈日的炙烤,冬天,面对着刺骨的寒风,餐风露宿、披星戴月在他看来是家常便饭。田间管理、农业机械操作、大棚蔬菜栽种、农作物施肥施药、育秧工厂流水作业等所有农业生产环节的工作,他都亲手操作。在林涛和家人努力下,涛涛家庭农场逐渐有了起色,流转的土地由当初的670亩扩大到目前的2200多亩,并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发展到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涛利用标准化育秧工厂和农业机械,为周边农户实行机械化农田耕作、秧苗栽插、水稻收割提供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达到2000多亩。农场种植的蔬菜已申请“徽香“注册商标。目前,涛涛农场拥有的农业机械及其他农业生产设施的总额达到410多万元。虽然林涛的生态农业起步不久,但他对未来很有信心:“生态农业我会一直做下去,把它做大做强,把健康食品送上百姓的餐桌,让有机食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期,林涛喜获“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孙慧慧:为民服务无止境

  在遇到年迈的老人,她会主动细致地指导他们填写表格;有时遇到时间紧迫的申请材料,她会急群众所急,加快受理速度……有时遇到手续不齐的申请人,她会一次性告知所需要的材料,不让申请人跑冤枉路。五年如一日,她始终做到热情周到服务,前来办理证件的群众都说,享受这种“愉悦和温暖的办证过程“,夸赞她春风化雨般温馨服务。她,就是怀宁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窗口民警孙慧慧,在团省委开展的“岗位践行价值观、青春建功中国梦“---安徽省寻找“最美青工“主题活动中,荣获“最美青工“称号。并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孙慧慧在工作中创新外管模式,建立起“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微信群,邀请城区范围内各大、中型旅馆业前台工作人员及外管民警加为群成员,通过在微信群的交流,提高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工作的水平。通过微信工作群,用接近于现场指导的方式,对宾馆前台登记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规避错误。宾馆工作人员利用微信群,在日常登记工作遇到问题和困难,随时向外管民警咨询求助,及时得到解决,克服了以前通过电话咨询看不到、听不懂的弊端,有效提高了旅馆业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三率“。

  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技能使孙慧慧在“双备库“及办理各类涉外案、事件工作中成绩显著。孙慧慧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一双“火眼金晴“,在工作中现场抓获逃犯1名,协助各单位抓获网上逃犯20余名,及时发现并扣押法定不准出境人员出国(境)证件百余证次;依法提请53名犯罪嫌疑人出国(境)证件作废;及时阻止22名法定不准出境人员出国(境);联合派出所查处外国人违住案件21起,非法居留案件9起,非法入境案件1起,偷越边境案1起,利用虚假身份骗取出入境证件案1起,有效、快速处理涉外事件10余起。有效的维护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郭侠:久病床前有“孝媳“

  在郭侠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右边身体有了少许知觉,说话也渐渐清晰起来。邻居们都说郭侠是个好儿媳,而在公婆心里郭侠比亲闺女还要亲。

  1988年,郭侠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农村家庭,2006年与家住怀宁县清河乡金山村库岭组的陈中炉在扬州打工时相识相知相爱。2014年3月的一天,郭侠的公公陈金钱在拆除自家一处破旧棚子的时候,不慎从高处摔下,当场昏迷不醒。在紧急抢救无效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告知家人,别浪费钱了,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出现奇迹,醒来了也是终身瘫痪。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家,突遭这样的变故,犹如天塌一般。

  “只要公公有一口气在,花再多钱也要救他。“郭侠的态度,让这个慌了神的家有统一的意见。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在重症监护室待了近50天的陈金钱醒来了。这个奇迹让家人喜极而泣,同时,也为陈金钱今后的生活产生了忧虑。在住院的3个多月时间里,丈夫陈中炉和婆婆都在医院守候着,家里的一切都压在郭侠身上。其实,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最大的难题是筹钱。一共花了将近30万,家中的积蓄花完还差了很多,只好向亲友借钱。

  “我是外地人,只能向娘家人借。“回想当时的情形,郭侠还是流露出为难的情绪,但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公公,还是露出了笑容,“虽然欠了十几万的债务,但值得,毕竟公公醒来了“。

  公公出院了,郭侠夫妇俩便不能像往年一样出去做早点生意了。“婆婆一个人在家里,要照顾孙子,还要照顾公公,哪忙得过来?“

  为了减少家庭开支,郭侠的婆婆开始打理起家里的一点田。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要靠郭侠撑起来。看店、带孩子、做饭、洗衣服……这些事对勤快的郭侠来说,虽然繁杂却也不难,最辛苦的就是照顾公公。

  刚出院时,公公只能吃流食,郭侠每天还要喂公公六七次。为了给公公补充营养,郭侠就学着煲汤。还要抽时间给按摩,从头部开始,肩、胳膊、手指都要一点一点按,尤其是腿部,几分钟不按就会浮肿。

  有一天,在店里忙活了一阵的郭侠抽身给公公喂水,之后就给公公按摩。刚给公公抬起手,公公就觉得痛。那时公公说话还不是很清楚,但依稀能听得出来公公在骂她。郭侠没有生气,还不住地就劝公公:“痛,也要慢慢活动,这样才能好起来……“越是劝说公公越是骂得厉害。婆婆知道后,便责骂陈金钱。直率的郭侠却说:“爸是病人,也是老人,我做晚辈不觉得委屈,只要他能好起来,挨骂也值了。“(记者檀志扬 通讯员吴宝宝)